L‘antica strada di Zhang Lucheng
(布鲁诺·佩德雷蒂(意大利)世界著名艺术史学家,散文家和作家)
在各大古代文明进程中不同书写形式诞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神秘的时刻:就是从之前的象形符号被转变为表意符号的时刻,然后逐渐发展成为越来越规范乃至语音文字的形式。西方语言,特别是字母语言,已将语言符号的抽象和规范过程推到了忘记其先前的先象形符号的地步。另一方面,东方语言,例如中文及其分支出来的日文,却在表意符号中保留了古代象形文字的记忆。似乎在导致现代语言以高度规范化的表意符号的形式固定下来的历史过程中,就好像遥远时代的记忆得以幸存,其中以绘画方式描绘自然主题(例如动物、房屋、人、村庄或风景),同时也意味着“书写”它们。
看张录成的画时,我们眼前闪现出这一遥远时刻,那时画也承担着“书写”的功能。
墨,无论对手写还是印刷来说,都是出色的书写材料,它的使用也更加催生了这种感觉。墨是东方书法中所使用的材料,而在东方书法艺术中,表意文字的远古象形起源继续被延续下来。与其他材料不同,墨始终将图像显示为人为的符号,是概念化的而非自然的。使用墨并不能实现对自然元素和外界对象的模拟。在使用墨的时候,承载作品构思的手的运动就不会消失在作品所表现的主题的背后。自我宣称为符号,表明自然主题并没有怎么被模仿:相反,它被描写了,或更确切地说,它被 书写了。
因此,证明张录成的作品是“书写”的最重要的证明就是墨的使用。这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他的绘画走向单色的趋势。其中出现的作为例外色彩,有时甚至是异常鲜艳夺目,但这些例外总是有限地出现在墨(特别是黑色的)所设定的单色环境之中。黑色是最具有文字性,是最不“自然”的颜色,以至于18世纪的景观画家(Veduta)们一直试图避免使用它,因为它具有“人造性”。
不管他画的动物,还是骆驼和马,他的花,他的植物和鸟类,他的风景以及他的“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生活”场景中,张录成不时地让墨用符号让他所表现的主题讲话,好像他想在某一场战斗中捕捉它们,或着把它们置于他想表现的某一个沙漠驼队之中。他似乎想捕捉到他画的动物、花草树木,他的村庄和风景的交谈。符号有时变得像动物的毫发一样纤细,像身体消溶,或者像变成翅膀飞翔起来;有时汪洋恣肆或者像突然爆发的斗争、疲惫或者精疲力竭或者其他画面表现的内容;它遵循画面表现的自然生命的不同形式而或浓或淡。
因此在某些作品中也出现真正的书写和叙事就不足为奇了。这种权宜之计来自中国的艺术传统,这个传统并不怕通过加入文字来打破造型的三维性。叠加在绘画主题上的文字不可避免地让人联想到绘画艺术如同书页一样的二维性。正因为如此,在他们那里和张录成的绘画中出现文字便顺理成章。在《草泽驼鸣》或《原上之韵》中,显而易见的语言的插入甚至还延伸到主题的声音、音乐和语言。在其他地方,例如在古代风景的《高昌小镇》中,简短的文字被放置在视象的近旁,就好像是故事的叙述者在向我们介绍风景背后的故事。
所有这些画作都明确地彰显了张录成的诗学或者说他的风格。在他的作品中,象形和表意这两种 书写 向现代世界唤起了它们并肩而行的理想时代。在张录成的双重表现方式中,形象与符号互相转化,融合在一种独特的“写-画”之中,其目的在于将视觉艺术带回到绘画和语言这两种表达方式尚未分化之前的远古时代。
这里对绘画和书写紧密相联的理想时刻的关注,得益于张录成对某些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返观,如宋朝盛行的“破墨山水画”。在张录成的作品中,古代 破墨山水 的方法凸显出速写、墨点中体现的笔触和依然是定格下来的记忆时间中的空间中的虚实关系。他的速写笔法曾被伟大的传统艺术大师们采用,在动物的表现上效果尤为成功,例如在堪称典范的《古道佛光》这幅作品中,点画的书写将驼队描绘出来,似乎给人讲述神话中的大迁徙的故事的感觉。
始终悬在虚实之间,物体与空间之间,物相的真实感与其诗意之间的这种关系,使人回想起 破墨 画法以及传统的“速写”画法的非凡成果,在将绘画作为书写的艺术形式中始终是必不可少的(当使用的材料是墨时就更是如此)。画-写画法中的速写画法当然也存在于西方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中,如斑点派的代表艺术家们和20世纪后半叶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们。张录成一定深谙其道。
张录成的速写法与西方的追求背道而驰,他们的符号完全听命于动作的抽象控制,而张录成的符号则更听命于记忆中故事的造型需要。他笔下的骆驼和马匹、旧时的村庄、神秘的花朵和同样神秘的狩猎仪式、丝路上神话般的商队都说明了这一点…… 同时,他的技法和笔墨也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张录成沿着绘画和书写并驾齐驱的“古道”往回走。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