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立黄沙 178x97cm
张录成力求在绘画创作中,追求形象与情感的融合,从而抽象出笔墨意象来。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张录成的笔墨创造力,没有脱离丝绸古道这一文化血脉,他将他的笔墨“风筝”,牢牢地拴在丝路文化这一情感之“线”上,将丝路文化中的一些“形象”诸如大漠、胡杨、骆驼、牛马等,融入自己的主体情感,建构为主体的精神意象。那么这一精神意象中,又自然融摄了他对笔墨的实验。
张录成书法
张录成的笔墨实验告诉我们,笔墨不是孤立的笔墨,笔墨只是为情感服务的工具而已,而情感又是在笔墨与形象之中抽象出来的精神意象。那么,笔墨、形象、意象、情感、意境,构成了绘画的重要元素,而当你的形象发生变化之后,你的情感自然也会发生变化,那么这就要求你的笔墨自然而然地也需随之变化。因此,张录成的丝路绘画,笔墨自然不再是传统文人画的那种笔墨,他舍弃了传统山水画的诸多繁复的笔墨体式,舍弃了那种反复的皴擦、细密的点染和精致的勾勒,而是用一种大开大合、恣意奔放的大写意,甚至用无法之法、乱而不乱的反传统、反规律、反秩序的笔墨,去表现西域文化的那种雄浑博大、旷远浩渺的自然之性。他把苍凉美学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大自然的苍凉与人类的苍凉,人类的苍凉与人生的苍凉,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这种苍凉美,只有你与西域天地长期接触之后,才能有这种切肤之感。张录成告诉我,为了获得这种生命体验,他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体,在草原的那些时间,他落下了许多病根。这种失去,不可以道理计。然而,这种失去背后的得到,亦不可以道理计。
春望 137x68cm
绘画之妙,不在于表面的似与不似,而在于有没有反映出文化内涵,有没有精神张力,有没有时代精神,有没有历史纵深感与现实穿透力。如何将这些物象幻化为精神意象,进而将这精神意象用具有创造力和张力的笔墨表现出来,这是需要深刻的生活体验和文化体验的。这也是当代画坛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生活体验中,如何将对自然物象的刻画和对传统笔墨的试验进行融合的问题。
我们知道,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之初,就有一些人高喊,中国画已经穷途末路,中国画已经走向灭亡,甚至还有人鼓噪,中国画已经全盘西化了,中国画已经不是中国画了。这些极富煽动性的口号,曾经在中国画坛引起轩然大波。直到现在,还有不少画家、理论家在高喊打造中国画的“中国气派”、“中国意象”、“中国精神”,要抵制西方文化对中国画的侵略。
汗血秋风 137x68cm
其实,中国画本没有走向穷途末路,中国画本没有死亡,也谈不上被西方文化侵略,中国的画家和理论家也不必杞人忧天,不必危言耸听。导致中国画创作出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外部因素,而是画家自身出了问题。中国画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中国画家自身有没有探索的希望和空间,有没有理性的改造和变革意识。如果中国画家还一味地沉浸于传统文人画的那种山水图式和笔墨程式,远离生活与现实,如果中国画家还一味地在追西方前卫艺术的风,停留于简单地照抄照搬西方现代画风层面,如果中国画家不进行自身笔墨的创造、审美的开新与文化视野的拓展,而对广袤的西域文化视而不见,如果不将中国文化和中国绘画作一种“大历史”的长线考察,那么中国画当然是穷途末路,所谓的“中国气派”恐怕永远会停滞不前。
争雄 97x189cm
所以,这样一些口号之争毫无意义,艺术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纵观中西艺术发展的脉络无不如此。就中国画的发展史而言,每个时代创造艺术高峰的艺术家无不是追本寻源,将生命意识全部与自然融为一体,将博学的智慧化为捕捉时代文化气息的能量,将一颗素心、一双净手虔诚于艺之道,我想,这才是我们今天绘画要思考的重要内容。
(朱中原 文化学者 美术评论家 )
艺术家简介
张录成 京城 丝路文化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求学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北京大学。他是当代中国画坛著名大写意艺术家,被誉为“在传统绘画笔墨语言、绘画境界、绘画美学三个方面有突破的画家”。他深入持久地研究丝路文化三十多年,探索出表现丝绸之路苍茫、博大、雄浑、悲壮的笔墨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丝路绘画风格。他笔下的牛、马、骆驼、胡杨既超越时空又与时俱进,既有东方神韵又有西方美学构成,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其主要成就被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教育电视台、旅游卫视等国内十多家电视台宣传报道;作品被《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等5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并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在北京、香港、日本、新加坡、法国、意大利等地展出;2017年3月在黄帝陵轩辕殿内现场挥写巨幅《天马图》。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